成品网站W灬源码杏花在线:美女的胸脯图片-上海:以税务支持鼓励探索更多的创新,助力企业出海

李晶昀 AI图
创新,是可以被优良的环境激发和培育的。
在杨浦,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及发展历程,就对此做出了论证。创业的19年,上海精智总部办公地点共搬过4个地方,始终未离开杨浦。每一次的搬迁,见证着企业的成长。
从来图加工、模具夹具等纯机械化产品,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转型升级,从硬件为主到人工智能渗透多应用场景,从“多”走向“专”和“精”,上海精智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上海税务部门的支持。2013年,上海精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始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及相关税收补贴政策。
“鼓励我们做更多的创新探索,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实打实的资金支持。”4月28日,在税收宣传月——江河湖海话税收主题活动中,上海精智党支部副书记、政工组织中心总监周杰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每年4月是全国税收宣传月,自1992年至今,这场“春天的约定”已走过34个年头。今年税收宣传月以“税收·法治·公平”为主题,上海税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解读税务部门规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构建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主动学法知法守法,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江河湖海话税收主题活动涵盖上海市16区,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上海市杨浦区,进行企业调研。
鼓励探索更多的创新
上海精智是从30万元天使基金起步的。
2006年,上海精智创始人魏杰还在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临近毕业,他和导师正在为某工厂开发新的高精度转台。彼时,上海正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魏杰便和同门师弟汪伟,将他们正在做的项目申报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项目顺利通过后,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资助的30万元天使基金。
在此契机下,上海精智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扶持的首批企业。
起初,没有人手、没有订单、没有方向,所谓“公司”,也是15平方米的大通铺内,摆放了12张桌子,每张桌子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当你不知道创业做什么的时候,先来上班,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人。”魏杰与师弟二人并肩作战,在汽轮机厂从最基础的递扳手、读图纸做起,技术钻研、业务销售样样自己上。整天与老师傅混在一起,专心研究专业的标准、要求和品质化程序,改进工作方法。
2014年2月,上海精智的自动化部门成立。“有单必接、有险必抢、有难必帮、有求必应”。上海精智慢慢形成了其独特的“管家式”工厂服务理念。售前、售中到售后全维度对接,但凡客户有需求,能做到“半小时到达,2小时快修”,凭借其贴身、贴近、贴心的专业化、定制化服务,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
周杰文告诉记者,2014年成立自动化公司的时候,就开始采集并积累数据,业务板块中有非标也有量产,有汽车也有通讯,数据足以支撑现在小型的算法运行,应用在自己或业务场景接近的企业工厂中。“我们有自己的算力中心和算法团队,也有业务场景数据,力争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领域形成领跑优势。”
他表示,精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做“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商”,从工艺装备,到智能装备,到人工智能应用,始终在沿着工业4.0的方向突破创新。“智能技术研发方面,客户提出技术需求,发过来的图纸要变成生产工艺,以前是靠人画,现在两秒就转化好了;生产制造方面,用智能排产系统以后,设备开动率大幅度提高,从以前满产62%的设备开动率到现在的90%,尤其在小批量多品种的离散型制造中,我们的竞争力就比较强。”
创新,才有机会。精智建设了产品研发中心,长期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广泛开展科技交流合作,联合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取得了百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如用于制造汽车热冲零件的传输臂、机械手线下安装专用工装、机床加工误差在机测量系统研发、磨削专用机床研发、数码图像的三维测量和虚拟重构软件项目开发等。近些年,也实现了从模具、夹具等纯机械化产品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到人工智能应用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精智的业务板块也从“先有订单,再迭代更新技术”转变到更加聚焦。如自动化业务,经过十年的发展,更加聚焦在汽车传动轴和汽车电子两类其擅长且积淀较深的领域,从技术引领的角度带动未来的业务增长。
上海精智财务负责人潘酉海告诉记者,近些年,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上海精智持续扩大研发体系建设,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长约30%,可享受税务部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等税费优惠政策。同时杨浦税务以“管家式”服务,及时解决企业涉税难题,帮助企业聚焦研发,加大投入力度。

杨浦区税务局联合第三稽查局在杨浦滨江渔人码头处开展“江河湖海话税收·杨浦滨江行”活动。通过设置政策咨询、税问互答、活动打卡等内容,吸引来往游客市民共同参与,现场解决涉税难题,互动闯关提升税收知识,让滨江沿线成为税收宣传靓丽的风景线。
助力企业“出海”
2024年,上海市税务局聚焦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推出“科创税立方”税收宣传服务品牌,在持续深化“政策找人”“智算慧享”等系列服务举措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策执行、促进合规经营,推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取得积极效应。
仅这一年,上海市落实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共减税降费及退税1830.6亿元,其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费约899.6亿元,享受政策企业约4.2万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3%,享受政策企业数、研发费用投入数以及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减免税额数,均居全国第一位。
上海对科创的支持,不遗余力。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支持政策也助力企业的“出海”战略走得更稳。
作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近年来,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的全球经销网络初步建立,形成了五大重点核心市场,产品覆盖海外73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爱尔兰等发达国家成为海外销量主要来源。

上汽大通数款车型出口海外市场。受访者供图
上汽大通也是杨浦区出口业务量最大的企业。今年一季度上汽商用车出口2.5万台,在出口退(免)税政策下,享受上亿元出口退税金额。
“对公司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至关重要,降低了很多成本,为大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推动国际化业务,带来很大的帮助。”上汽大通财务部负责人金海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目前,上汽大通生产的车型主要包括轻客、皮卡、MPV、房车等几大类,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大通的国内和海外市场各占一半。欧洲市场,出口至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等国,乐购、英国皇家邮政等为其重要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中,去年大通的皮卡销量同比增长160%。此外,在南美智利、北美墨西哥等地区,均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出海的策略是高质高价,而不是以低价去打市场。出口到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必须要满足当地的法规认证,还包括参与相关的安全测试,产品品质要过硬来满足最严格的标准。”
2015年前后,大通发力新能源领域,并拥有氢能源MPV,综合里程605公里,满足城市运营需求。“产品开发之初,就是针对未来的全球市场做考量。比如,皮卡诞生就是锚定海外销售,基于对用户的精准洞察、先进的技术能力、快速的生产和迭代,进行各项技术的储备分布,并且在产销、发运节奏上满足用户及经销商的需求,带来较好的销量。”
此前大通更多布局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接下来的出口将更多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利用已有的积淀,推广MPV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