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官方版下载现在入口:学生妹被家教性敲诈-油电同智,安全超充!从上海车展看中国汽车产业先发优势
无论是“油电同智”展现出的智能化趋势,还是超快充代表的电动化浪潮,中国汽车产业都展现出“排头雁”的引领姿态。

2025年4月2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车展迎来大客流。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全球近千家知名企业在这一“竞技场”中纷纷亮出看家本领。
技术创新始终是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及,油电同智以及超快充和新型电池等技术,均是本届车展上受行业关注的方向。
智能化从新能源车向燃油车拓展
“油电同智”是最新出现在上海车展上的一句宣传语。
在车展上,华为与奥迪共同喊出了“油电同智”:一汽奥迪宣布正式成为首个搭载华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国际豪华品牌。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是首个应用于豪华燃油车的中国智驾方案。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在汽车行业面向未来的变革过程当中,不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需要智能化。
此外,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大众汽车等也都喊出了“油电同智”的口号。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已达57.3%,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正在转向智能化。不可否认的是,“油电同智”也为智能化普及提供了新思路。
人工智能科技公司Nullmax的创始人、CEO徐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道,“我们有量产过油车的组合辅助驾驶方案,也量产过电车的组合辅助驾驶方案,油车和电车有一些区别。比如油车的控制,包括延时肯定比电车慢一些;电的话,踩一下马上会有反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打造不同类型的方案去适合不同的车。”
“在我们看来,不管中国还是全世界范围,油车都有一定的比例,而且会存在很长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些更加低功耗的方案,对油车也很友好。”徐雷表示。
智驾明星企业Mobileye中国区业务发展与战略负责人陈允香认为,“因为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一开始在中国市场应用落地时,更多地从电动车开始切入,但并不代表燃油车不支持。Mobileye的方案本身兼顾油车和电车。只是最初是电车引领了这一潮流,有些解决方案提供商可能觉得对油车会有些许挑战。但对Mobileye而言,我们的解决方案适用于不同动力形式的车型。”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的拓展不仅体现在不同能源车型之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智能化也在不断“开疆拓土”,从座舱逐步延伸至全车。例如蔚来ET9的“SkyRide・天行”全线控智能底盘、智己L6的“灵蜥数字底盘”,都将智能化触手伸向了车辆的“基石”。
电动化技术持续升级
新能源车型相关技术,仍在持续升级。
据上海国展集团统计,展会首日展出车辆近130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七成。从整体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渗透率过半。
目前,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已经进入了一个共存的阶段。曾经“充电两小时,行驶一百里”的调侃,道出了新能源车主的无奈与焦虑。如今充电等待时间依然让一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心生顾虑。要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充电和电池技术被业内认为是核心要素。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超充技术的激烈角逐成为一大看点。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在展台实测中实现了5分钟补能407公里;华为推出的2400A全液冷超充桩,可在低温环境下帮助问界M9等车型实现“15分钟补能 80%”;小鹏汽车的S5液冷超充桩可实现“充电1秒续航超过1公里”。
电池技术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的核心要素。本届车展期间,电池厂商们无一例外全都打出了“安全”牌,纷纷推出化学性能更为稳定的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
宁德时代带来的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计划在今年12月正式量产上车;上汽智己L6搭载首款固态电池,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国轩高科推出了能量密度为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并计划实现量产装车;此外,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电池企业也展示了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成果。
展望未来,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创新仍在持续深化:电动化领域,技术革新正朝着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纵深发展,不断突破性能极限;智能化进程中,其应用边界持续拓展,逐步覆盖汽车全功能、全场景以及各类能源形式。在这场技术变革浪潮中,中国凭借先发优势,不仅在电动化转型中牢牢占据领先地位,更在智能化发展赛道上不断巩固着领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