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不必“二选一”
对 " 被封杀 " 骑手给予足够单量、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永不强迫兼职骑手 " 二选一 "、优先为骑手对象安排工作、超时 20 分钟以上订单免单 ……
4 月 21 日,京东发布一封 " 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 ",为即时零售的战局又添了一把新火。
当晚,针对要求骑手 " 二选一 " 传言,美团声明称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去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
几天前,美团官微 " 小团有话说 " 发布声明:安徽一骑手造谣 " 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永久封号 ",已被处罚。
提到 " 二选一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电商领域曾对簿公堂、长达十年之久的 " 二选一 " 案。那时候京东也有参与,且打了胜仗。
横向来说,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从消费者到配送到商家,复杂的链条上," 有动力、有能力 " 去做的一定不只现在的 " 一超一强 "。
只不过,竞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战略选择。没有谁的统治区可以一直统治,更没有谁的舒适区能一直躺赢。
看似在别人的 " 统治区 " 跳舞,其实也逼自己走出舒适区。如此,不仅考验对手,更考验自己。
京东选择做外卖,就像美团顺势搞闪购,大厂之间彼此的交集只会越来越大。互相触摸到对方基本盘,且将继续变大,现阶段不仅有动力且兼具能力。
对内需要整合资源禀赋,提升管理效率,更需要对外优化物流、商流,培养人流,革新仓储形态、履约方式等等,如此让服务、品质、供给都更上一层楼。
纵向来看,高速增长之后,外卖行业的矛盾从增长转向分配。外卖市场战火重燃,不仅在于市场之大,也在于可优化的空间够大。
十年前,外卖战火刚燃,各方都能充分享受平台经济的红利。消费者无论在哪都能实现美食自由,餐厅收入不再被门店座位所限制,骑手成为门槛不高又能冲击高收入的新职业。
如今,外卖市场是另一番景象。平台不再拼命烧钱补贴,餐厅的利润不断被挤压,消费者下单反复算计,涌入这个行业的骑手则越来越多。
京东这一枪,无论业务上的成败,至少还打了零工经济的一个持续性痛点。
平台应当为如此规模的劳动力承担怎样的责任?从薪资到社保,从骑手到快递员,公众和监管讨论多年,总要有人先迈一步。
互联网依然有拼杀的心气和斗志是好事儿。具体到任何一项业务,竞争格局的改变和重塑都需要新的玩家来搏一搏。
这种搏,往往不是非要掀翻对手。最终成为赢家的,可能是骑手、商家与消费者,一个可以 " 多选一 "" 多选优 " 的外卖新时代。
京东这一次,让大模型后许久未有波澜的互联网有了久违的火药味。平台互搏,用户得利,所有的好东西一定都是竞争出来的。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