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身材最好的女演员:海贼王358-《尘埃落定》:当代文学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1998年,阿来的《尘埃落定》出版。
当年的文学排行榜,这本书有时排在第一,有时又掉到了二三名。有记者问阿来对此怎么看,阿来说,现在的第一名或许到明年就没了,但十年之后,《尘埃落定》不但还在书店,还会在重要的地方。
这话虽狂,却也成真。初版至今,《尘埃落定》销量早已达数百万册。2000年,它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也因此成为茅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今,这部作品依然反响不断,也有了影视剧、舞台剧等多种艺术改编。
“可以说,阿来的《尘埃落定》印证了一部当代文学在当代就成为经典的可能。它无疑是文学灿烂星空中非常耀眼的一颗。”在4月12日的阿来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说。

《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二十五周年纪念版 图片来源:可以文化
“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
《尘埃落定》其实是阿来的第三本书。在这本书诞生之前,他已经有长达四年一字未写。
“年轻时,我对于文学的理解是那些附加在文学上的目光。到了30岁,我突然对文学写作带来的名与利感到无比虚无。”
回望自己的写作生涯,阿来说,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地方,他心目中文学的要义是关于人的自我建构。“因为我是在文学中知道了这个世界,又通过写作对这个世界理解更深。与其说写作是要去影响别人,不如说我想通过文学、写作,把自己变成一个更符合人的基本定义的那样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在某种文化影响下的人。”
阿来 图片来源:可以文化
一字未写的那四年里,阿来对脚下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做地方史研究,走遍四川省阿坝地区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研究这里曾有的十八家藏族土司的来龙去脉。直到今天,当地的土司后人都没有一个能像他那样对这段历史张口就来,说得清清楚楚。
阿来也不急于写出在心中蠢蠢欲动的故事,而是等调查全都结束了,才坐在桌前,让一字一句倾泻而出。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傻子少爷的视角,以史诗的架构讲述了在20世纪上半叶藏族土司制度崩溃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与他们的命运选择。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尘埃落定》。
“我的所有写作,都是在回答我的问题。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写作四十余年,阿来依然相信文学是关于人的建构,首先是自我建构,这个建构的过程形成文字,也会在别人身上唤起同感和共鸣,“那些人,就是文学最好的读者。”
一个人创造了一个文学世界
除了《尘埃落定》,阿来还有长篇小说《空山:机村史诗六部曲》《格萨尔王》《瞻对》《云中记》《寻金记》,诗集《梭磨河》《从梭磨河出发》,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行刑人尔依》,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西高地行纪》《去有风的旷野》《大河源》等。

阿来部分代表作
在阎晶明看来,阿来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关乎民族、宗教、语言乃至生活本身,他从诗歌起步,在小说、散文、剧作等各领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并在各类写作中“开掘生活”:“阿来一个人就创造了一个文学世界,或者说一种文学生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特别提到,阿来在6岁之后才使用汉语,换言之,我们面对的阿来,是一个一直在用非母语写作的作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我这么多的同行里,阿来也许是唯一一个使用非母语写作的作家。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那我们就远远低估了阿来。和书写《尘埃落定》的时候相比,阿来的书写一直在进步,在拓宽。”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金理认为,阿来的创作绝非局限于地域或民族的范畴,而是具有一种普世的价值与意义,展现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与追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坚守、对爱的执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文艺出版社、阿来工作室、复旦大学中文系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者围绕阿来的文学创作展开热议。会议期间,阎晶明、阿来、毕飞宇、潘凯雄、张伟、芮宏等嘉宾为《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二十五周年纪念版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