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免费下:糖心vlog传媒女演员-法学博士创业陷“诈骗”指控:线上中医诊疗引发质疑
湖北武汉38岁的中南财经大学法学博士余特未曾料到,自己经过考察认为没有什么风险的经商之路会因一场“诈骗”指控戛然而止。2024年7月,余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经营OTC药品销售及中医诊疗服务。然而仅2个多月后,重庆市巫山县警方以“售卖无效药品涉嫌诈骗”为由查封多家门店并逮捕余特等10人。
“我们销售的都是OTC药品和中药制品,不能因为个人服用了没效果,就认为我们是诈骗吧?并且将药店的营销话语和中医线上诊疗是否有效,直接等同于了诈骗。”余特的亲属周君(化名)说,在他们看来正常经营为何成了“诈骗”,这让周君和公司员工不能理解。
买药后无效果 认为被骗报案
38岁的余特是中南财经大学的法学博士,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接触到了互联网+医疗,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有前景,于是决定开始创业。经过前期的深入市场了解后,2024年7月余特开始正式进入OTC药品销售及中医诊疗服务行业。为了能快速打开市场,余特除了线下的药店和中医门诊进行正常经营外,还在京东等线上平台售卖OTC药物,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中医产业做起来。
在经营2个多月后,重庆市巫山警方以售卖无效药品实施诈骗为由,对药店和中医门诊进行了查封。随后,警方又以涉嫌诈骗罪对余特等员工进行抓捕。这一突发情况给了余特的家人当头一棒。“我们都是正常经营,又是卖的OTC药品,怎么会犯罪?”周君说。

2024年,顾客王某到巫山县公安局报案称其购买的药品,没有什么效果,被骗了698元。重庆张某在被警方问询后,也认为被骗,巫山警方对张某被诈骗案立案侦查。
平安巫山公众号披露:公司在快手、今日头条等线上平台投放广告,引起顾客关注,取得联系后对顾客进行虚假问诊、推销产品。巫山警方认为,顾客购买的产品都是无效药品。
巫山警方认为,业务员用“话术”去诱骗顾客,同时通过夸大药品功效及制造受害人焦虑等方式诱导受害人重复购买产品,从而实施诈骗。2025年2月底,检察院以证据不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卖“真药”为何成了“诈骗”?
案发后公司多名员工被抓,这些员工从未想过正常的工作为何会这样。记者采访多名员工了解到:他们并不认为公司和个人是“诈骗”人员。
“我到这家公司上班之前,还到处转了转,看到公司的证照齐全都挂在墙上,公司销售的药品我也都自己扫码查了,是正规的,我才去这家公司上班,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警方给我定诈骗罪。”该公司一位员工说。
巫山警方认为,公司进行虚假问诊、推销产品,顾客购买的产品都是无效药品。对此,周君和公司员工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们在网上投放的广告都是通过了严格的广告审查,虚假广告是不可能通过这些大平台机构近乎严苛的审查的。”公司一名员工李玉(化名)说,顾客都是自主选择下单购买的,没有任何客服的引导和推销,产品的定价和网上其他的同品类产品的价格都差不多。
李玉认为,公司销售的有OTC药品和中药丸剂。OTC药品均为正规厂家生产采购,且药盒上直接写有“益气养血”、“补气助阳”等功效,怎么能说药品无效呢?公司的医生都是有执业资格证的,处方都是医生开的,药房再根据医生的处方制作中药丸剂。

对于业务员用“话术”去诱骗顾客,同时通过夸大药品功效及制造受害人焦虑等方式诱导受害人重复购买产品,从而实施诈骗的指控,另外一位公司员工王明(化名)表示,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话术,话术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方式,不能将话术和“诈骗”划等号,除非话术里含有无底线的诊疗效果承诺或无履行意愿的承诺等。
“药店和中医门诊对于所有的业务员和顾客的聊天记录,都会保存在企业微信云平台,每周都会有主管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了使用话术本或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公司都会对业务员进行处罚。每个员工都签订了《员工确认书》,知道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产品疗效,违规会被处罚或被解聘的。”王明说。
“我们如果因感冒到线下药店去买药,也会有店员推荐药品。难道这也是话术和诱导顾客吗?”王明说,因为药店在线上售卖的都是一些男性治疗药品,所以症状基本都差不多,推荐的药品也是广谱性治疗药品。他们与患者网上交流中使用的一些固定表达模板,是一种提高销量的销售技巧,着重提醒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和心理调整。
王明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想到这样会构成犯罪。“我们日常中也了解到有些网上卖药的企业被处罚,我们所有人也都很重视,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公司提供完备的售后保障服务。我们所有的药品都是‘到付’,顾客不满意或者不想要了都是可以退款的。”李玉说,只要患者不满意治疗效果,并提出申请,诊所就无理由办理退款。公司记录显示,截至到被终止营业期间,大约有数十万元的退款记录。
“尽管药品的效果没有达到部分患者的‘速治愈’的心理预期,我们仍没有对患者‘漠不关心’,还是尽可能满足了患者的退款要求。”周君说。
家属质疑为何698元的行政案 确立刑事案件管辖权?
“余特是以张某被诈骗为由,被巫山警方抓走的,我找律师问过张某是不是巫山人?律师跟我说张某并不是巫山人。张某是否主动报案?律师说也不是。那我就很纳闷,为什么是巫山的警方来武汉抓人?律师告诉我在张某之前,还有一个巫山籍的王某直接去巫山县公安局报案称,他在网上购买保健品被骗了698元。”周君说,他们查看公司发货记录发现,并没有给王某发送过保健品。
只有698元,远未达到刑事立案的金额标准,为何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为何以行政案件确定刑事案件管辖权?张某被“诈骗”,为何是巫山警方立案?这也让周君和公司员工不能理解。
“除了药店以外,中医门诊的医生助理,依照医生培训的内容和专家提供的《男性专科问诊单》,按照医生的要求收集舌苔图片并协助医生收集患者信息,为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最后由医生开具处方。”周君说。
李玉介绍,在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主动要求增加疗程,2024年8-9月中医门诊企业微信记录显示,268名患者中42.8%的患者反馈有效。

针对该案中的一些问题,多名中医理论专家也对中医诊所网上诊疗活动中相关中医、中药问题进行了专业讨论。
多名专家认为,通过问诊单和舌苔照片等方式确定病人病情,即便未必比现场问诊更精准,也是有一定判断效果的。因为没有闻诊、切诊就认为该方式无效是没有依据的,不能简单、片面地认定这种诊疗方式就是不可靠的甚至无效的。
多名专家表示,普遍反馈男科疾病的特点是比较顽固,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治,服用一两个月没有明显身体改善,就以个人主观感受直接认定处方无治疗效果,是对中医及传统医学的错误认知。

记者了解到,现在该案尚未进入审判阶段,一些公司员工被警方责令以员工工资薪酬总额为诈骗数额标准“退赃”,部分员工只能靠借贷来进行“退赃”。他们希望相关部门通过细致调查,让企业和每个人得到一个公正的评判。
(原标题:《法学博士创业陷“诈骗”指控:卖药时有话术是否为诈骗?线上中医诊疗引发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