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app官方下载网址进入:糖心vlog官网在线网址-三大万亿城市问道归来,“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如何再出发?
无锡江阴市去年实现生产总值5126亿元,成为继苏州昆山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越过山丘,如何再出发?江阴市党政企代表团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大万亿城市取经,寻找破题之策。
据《江阴日报》4月7日报道,在日前的江阴市党政企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座谈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此行看到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感受到产城融合、文旅融合的冲击力,关键是要将考察所得化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见行动、见改变、见成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观察到,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江阴一度因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偏弱而经历转型之痛,为此启动“科创江阴”建设。此次三大万亿城市的“取经之旅”,党政领导干部与企业家同行,正是为了借他山之石,攻科创之玉,打破县级市的发展瓶颈。
向万亿城市学什么:洞察力、创造力、执行力
3月中旬,由许峰和市长王琪率领的江阴市党政企代表团在上海、苏州、杭州考察了25个点位。江阴方面表示,这既是开阔眼界的“取经之旅”,更是解放思想的“破题行动”。
江阴代表团考察的侧重点集中在未来产业布局、科创载体建设等方面。在上海嘉定区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代表团调研产业园整体规划、入驻企业发展现状;在青浦区的西岑科创中心和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代表团切身感受到企业与区域“同频共振”迸发出的发展活力。
在苏州吴江区,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可跳跃、适应多种地形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走进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江阴方面详细了解了当地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配套设施以及重点探索领域。
来到杭州,代表团在创新一线触摸科技前沿脉搏:坐上电竞中心的观众席,体验场馆魅力与竞技氛围;观看“六小龙”之一云深处科技的机器狗多场景应用,体验实际操作;在未来科技城展馆详细了解产业布局、重点项目。

党政企代表团赴三大万亿城市取经后,江阴召开学习考察交流座谈会。 本文图片均来自 江阴发布
对此行的启示,许峰在交流座谈会上表示,要学三地见势早、快出手的洞察力,思路活、办法多的创造力,学决心大、韧劲足的执行力。
他表示,江阴要抢抓风口、聚焦前沿,实打实地造特色园区、建科创平台、挖高校资源、搭耐心资本、拓应用场景,以“追光者”姿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号工程干到底,强化项目招引,完善产业生态,加快推进“一湾一谷(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科创策源地建设,以战略定力和执行韧劲跑出发展加速度。
如何再出发?差距即潜力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江阴由乡镇企业起家,一步步成长为“制造业第一县”,去年GDP达到5126亿元,超过多个省会城市。目前,全市有2万多家制造企业,涉及31个制造业门类中的30个,形成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4个千亿产业集群,去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

江阴制造业基础雄厚,全国四分之三的高端汽车用钢在这里产出。
全国最强的两个县域——昆山、江阴同在苏南,但具体发展路径不尽相同。昆山借外向型经济实现跃迁,江阴则依托本土民企崛起,以一个县级市而拥有12家“中国民企500强”,民营经济贡献了江阴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和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但辉煌的背后也有“成长的烦恼”。前些年,江阴的开发强度触及“天花板”,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00多个园区,布局散、隐患多、效益低、同质化严重,老项目产出不高,新项目无地可用。
2021年起,江阴打响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大会战,盘活低效产业用地、腾出发展空间;同时启动“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首轮三年期满后,今年又启动第二轮三年行动,“以更大力度重塑城市气质”。
在学习考察交流座谈会上,许峰要求对照万亿城市寻找思想认识、工作推进、发展质效的差距,紧抓AI赋能、赛道赋能、资本赋能,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战新产业挑起大梁、未来产业破土萌芽,壮大新质生产力。要提升产业规划、扶持政策的创新度、精准度,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发展、企业所需倾斜;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推进“科创江阴”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湾一谷”科创引擎,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矩阵,以载体升级牵引动能转换;用一流环境汇聚一流人才,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好山好水好风光、宜居宜业宜生活的生态汇聚八方英才创新创业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