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网站下载:糖心vlog官网-澎湃思想周报|奥斯卡提名影片争议:从《艾米莉亚·佩雷斯》到《黑箱日记》
大热倒灶的《艾米莉亚·佩雷斯》?
随着欧美电影颁奖季的进行,又一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也已经出炉。其中,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执导的《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一片获得了最多的13项奥斯卡提名,一举超越《卧虎藏龙》和《罗马》成为获提名最多的非英语电影,且女主角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Karla Sofía Gascón)也成为首位提名演员类奖项的跨性别演员。而早在去年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上,《艾米莉亚·佩雷斯》也已经在口碑和奖项上迎来双丰收——影片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且包括加斯科恩、赛琳娜·戈麦斯、佐伊·索尔达娜和阿德里安娜·帕兹在内的几名演员也共享了最佳女演员的殊荣;著名的“墨西哥三杰”之一吉列尔莫·德尔·托罗也盛赞这部影片是真正的“电影”(cinema)。

《艾米莉亚·佩雷斯》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墨西哥毒枭在一位律师的协助下,不仅伪造了自己的死亡,还进行了变性手术,成为一名女性,并以远房亲戚的身份尝试回到妻子身边生活。可以说,《艾米莉亚·佩雷斯》一片在选角和题材上都体现了相当程度的性别平权意识,这一点自然也为欧美自由派人士所褒奖,先后在戛纳、金球奖以及奥斯卡金像奖等斩获重要奖项,正是其受欢迎乃至“政治正确”程度的体现。不过,近来该片却先后遭遇多重争议,导演欧迪亚和主演加斯科恩纷纷卷入其中,进而使得这部影片的口碑遭遇滑坡,其在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成绩成色或许也将大打折扣。
有关导演欧迪亚所引发的争议,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对话》(The Conversation)等多家欧美媒体都已经有所报道。简言之,这是一部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墨西哥,并由法国导演执导筒的影片,但其中潜在的文化、语言和政治差异却并未得到来自创作者的足够关注。导演欧迪亚曾坦承,在影片拍摄前和拍摄过程中,他并没有对墨西哥做过太多研究;并且,尽管他不会说西班牙语,但还是选择使用西班牙语剧本,用西班牙语作为这部电影的语言。更有甚者,他在接受一家法国媒体采访时甚至颇显傲慢地宣称,选择西班牙语是因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穷人和移民”所使用的语言。实际上,一位导演选择拍摄并非自己母国题材的影片,包括使用非自己母语或不熟悉的语言作为影片语言都是电影界常见的事情,但欧迪亚的表态显然扩大了这种不同语言、文化乃至位阶之间的差异,以至于在舆论场上,尤其是在墨西哥观众那里挑起了诸多矛盾。
此外,尽管《艾米莉亚·佩雷斯》是关于墨西哥的故事,但主创人员中墨西哥裔人士的参与程度也引发质疑。例如,共享戛纳最佳女演员奖项的四位女性主演中,只有帕斯是墨西哥人,而其他三位中,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的佐伊·索尔达娜亚拥有多米尼加血统,但出生在美国;加斯科恩是西班牙人,尽管她曾在墨西哥电视台工作过很长时间;最后一位、也是名气最大的赛琳娜·戈麦斯是美国人,而她虽然拥有墨西哥血统,但似乎也是通过参演本片才重新拾起了西班牙语。
在影片的故事和拍摄手法上,《埃米莉亚·佩雷斯》面对的来自墨西哥观众的质疑也越发增加。该片的主角是一位跨性别的毒枭,而他/她的转变背后,无疑也指向了墨西哥政坛四处弥漫的腐败现象如何引发多重暴力,而对这一情况的抨击则是通过歌舞形式来传达。但对许多墨西哥人来说,这感觉像是把关乎他们日常生活乃至安全的严峻问题简化了。一些墨西哥观众更直言,影片未能认识到该国暴力事件背后的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强邻美国对非法毒品的需求,以及美国枪支问题延及墨西哥之后在众多暴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学者奥斯瓦尔多·萨瓦拉 (Oswaldo Zavala)曾撰写大量有关墨西哥贩毒集团的文章,他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就敏锐地指出,《艾米莉亚·佩雷斯》延续了一种惯有的观点,即拉美国家应对本国的贩毒暴力事件负全部责任,而此类观点恰恰又为美墨边境需要强化军事化管理的主张背书。对此,欧迪亚和索尔达娜近来也开始摆低姿态,前者向感到被冒犯的墨西哥观众致歉,后者则称非常荣幸能够使用自己的母语参演这样一部影片。
从上述批评中,我们也不难了解为何《艾米莉亚·佩雷斯》在2025年1月登陆墨西哥院线之后就遭遇票房滑铁卢,更有不少观众要求院线退款,甚至引发政府有关部门介入。一些观众仍会为影片对于跨性别人士的声援而鼓掌,但饰演跨性别毒枭的加斯科恩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影片在这一议题上的亮点也变得暗淡。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性别歧视甚至排外倾向的发言被不断挖掘出来,包括对同为本届奥斯卡影后竞逐者的巴西女演员费尔南达·托雷斯以及共演的赛琳娜·戈麦斯进行嘲讽。此外,她对于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的表态,也体现出了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立场。另外,她对于自己祖国西班牙的穆斯林群体也毫不客气,言语间尽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蔑视。
如今这些帖文自然是被加斯科恩删除光了,且她也试图在致歉声明中,亮出自己作为“边缘群体”的一员这一张牌,以挽回些许舆论阵地。然而,在颁奖季高规格且高强度的公关攻防下,加斯科恩的过往言论无疑大大降低了《艾米莉亚·佩雷斯》收获重要奖项的可能性。包括发行平台奈飞和导演欧迪亚在内的多方也在风波骤起后与加斯科恩保持距离,以维持住影片在即将到来的奥斯卡金像奖上的竞争力。奈飞方面也尽可能地在公开场合力挺欧迪亚和他的作品,并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们不会放弃制作这样一部影片,并表示眼下围绕加斯科恩出现的各类争议实际上模糊了焦点,因为参与这部影片制作的还有百余名工作人员,因为一个人过往的争议言论而抹杀掉全体人员的付出也难谈公允。
近来,《卫报》文化版副主编蒂姆·琼泽(Tim Jonze)也刊登了一则为《艾米莉亚·佩雷斯》助阵的评论文章,称在一系列争议之外,这仍然是一部极富创意和野心的电影,因其具备荒诞性和颠覆性,其中反映的议题依然值得更深入的讨论。当然,与琼泽持不同意见的评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当上述争议发生之后。在即将到来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提名阶段的领头羊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或许多少也折射出当下美国自由派及相关政治生态的可能走向。
《黑箱日记》的删减风波与伦理争议
日本记者伊藤诗织和她的《黑箱日记》已经成为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标志性事件。在2015年遭遇日本TBS电视台华盛顿分社前社长山口敬之致其昏迷并对其进行性侵犯之后,伊藤诗织决意采取法律行动,赌上自己的媒体工作前途,并经受必须反复回忆受害经过带来的精神折磨,以及保守的日本网民带来的肆意谩骂,在2016年检方以证据不足不予起诉之后,依然选择走民事诉讼渠道,并于2019年胜诉。

《黑箱日记》书封
如今中文世界的读者或许已经对伊藤诗织撰写出版的《黑箱》一书颇为熟悉。这部记录了伊藤自己遭受侵犯以及后续一系列事件的著作在2017年于日本出版,后续也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中文版更是将其定名为《黑箱:日本之耻》。英国广播公司BBC对此事件的纪录片则同样将名称定为了“日本之耻”(Japan’s Secret Shame),与事件发生后持续追踪后续进展的《纽约时报》一道,来自英文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也在国际舆论上为伊藤诗织提供了相当程度的支持。2018年,伊藤诗织与瑞典女导演阿奎林(Hanna Aqvilin)共同成立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在2024年推出了《黑箱日记》这部影片,将伊藤诗织调查自己遭受性侵案件的经过呈现在银幕上。这部影片不仅入围了同年的圣丹斯电影节,更在近来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提名。
将近10年间,伊藤诗织经受住了多方压力,不过日前她的《黑箱日记》却因涉及纪录片伦理问题,只能在经删减之后才得以在日本上映。而指出这一伦理问题的,则是长年为伊藤受害案件辩护的律师西广阳子。当2015年伊藤诗织决定追究山口敬之的法律责任开始,西广阳子就是她的代理律师。但据西广阳子的指控,她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和伊藤诗织关于案件的对话会被对方用作成片素材放进《黑箱日记》中。这段素材使用了山口作案酒店的监控录像,伊藤诗织方面曾经承诺不会将其用于法律诉讼以外的任何用途,但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她显然违背了这一承诺。同时未经许可就被收入成片的还包括案件侦查人员的音频。尽管《黑箱日记》由于在日本遭遇重重阻隔而一度难获上映的机会,但未经西广阳子同意而拍摄的段落显然已经在海外多达57个国家或地区公映了。
纪录片的伦理问题几乎是长期以来都让纪录片制作者、被采访对象乃至研究者都感到头疼的议题,尤其是在涉及隐私话题的拍摄段落中,如何征得被拍摄对象的同意或者让对方知情,包括让被拍摄对象认同创作者的理念与意图,对于不少纪录片导演的表达来说都是难以忽略的问题。尽管拍摄者和被拍摄对象达成一致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也有不少纪录片导演往往会为了自己的表达而有意无意忽视被拍摄对象的权益,这背后不仅有议题本身的敏感度因素,也指向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权力不对等问题。据西广阳子所述,自从去年10月份以来,她一直在就未经自己同意的画面被放入《黑箱日记》成片中抗议,但伊藤诗织一方则不予认同。
西广在去年12月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表示,如果该片能够获奖,就会为类似的有悖纪录片伦理的行为大开绿灯。对此,伊藤一方提出抗议,称西广阳子的言论背后可能存在扰乱放映的意图乃至恶意,甚至要求西广阳子致歉,否则将不得不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此外,针对西广的指控,伊藤的代理律师也一度辩称,西广的言论对伊藤构成了诽谤和侮辱,并且酒店监控录像“是出于对伊藤隐私考虑而使用CG制作的”。但随着此事近日在日本继续发酵,伊藤诗织方面也曾在2月19日由其现任代理律师向西广阳子方提出调解申请,但西广阳子的代理律师拒绝了,并表示这是伊藤方面试图对西广阳子采取封口措施。在2月2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西广阳子称自己过去多年来与伊藤诗织并肩作战,也对伊藤抱有足够的信任,眼下的事态令她感到痛苦。
西广阳子也不是唯一一个与伊藤诗织因《黑箱日记》而对峙的日本女性。在2月10日,伊藤诗织就曾对《东京新闻》的记者望月衣塑子提起诉讼,后者在媒体上发表了关于西广阳子相关指控的报道,但被伊藤方面指控妨害名誉,《东京新闻》也修改了望月文章的标题和正文的部分内容。不过,望月衣塑子在后续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也强势回应,表示文章的内容本身没有错误,但仍尽可能回应伊藤女士作出修改。在望月衣塑子看来,此次伊藤对她个人提出指控,而非起诉刊登文章的媒体,其实是意图将相关责任负担转嫁到个人身上,这未免给人一种试图扼杀言论自由的感觉,“确实令人遗憾”。
而根据多家日本媒体的更新报道,《黑箱日记》在日本上映时也确定将会删去相关争议段落。在公开声明中,伊藤诗织承认自己没有得到酒店的许可,因此对相关监控录像镜头采取处理,并放入到成片中。当然,伊藤诗织也坚持,这些段落被放到成片中,是为了更好地曝光藏匿在黑箱之中的性犯罪的恶行。最后,对于那些并未同意拍摄但仍被成片暴露个人信息的人们,伊藤诗织也致以歉意,表示在最新版本中会尽一切可能保护相关拍摄对象的个人信息,并在未来的海外放映版本中也做出必要的修改。
比起在即将到来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机会,伊藤诗织和《黑箱日记》此番惹出的纪录片伦理风波对于伊藤个人声誉带来的损害或许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与山口敬之对抗的过程中,伊藤会因为自己各种正常的举措、穿着打扮乃至过往言论而被守旧、厌女的日本民众无限放大并上纲上线,进行无下限的荡妇羞辱。如今伊藤诗织犯错,也给了她的批评者们继续对其展开围剿的契机。实际上,伊藤诗织及其过去的斗争得以成为标志性事件,也在于日本社会长期以来的性别歧视和职场霸凌传统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纽约时报》的跟踪报道,光凭山口敬之在日本媒体业界乃至政界的地位,伊藤诗织能否最终在日本法庭讨回公道还两说。同样,在日本偶像界巨头杰尼斯爆发出来的前社长长期性侵旗下艺人的丑闻,也是在作恶者逝世之后经由BBC等英文主流媒体报道才得到更加公允的对待。此外,去年引发日本富士电视台高层集体辞职的前杰尼斯偶像中居正广,也被曝光长期性侵女艺人和主播,还与富士电视台形成权色利益输送链条。可以说,伊藤诗织的确打开了黑箱,并使得后来者得以让更多丑恶暴露出来,对伊藤此次错误的评判,自然不应该扩大为对其过往行为的又一轮审判。然而,考虑到她一度曾拿揭露更多黑箱里的罪恶为由,为自己有违纪录片伦理的行为辩护,可能也会让追求完美受害者的人们多了一个继续否定她的理由。
(参考资料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