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jrv4s.com:糖心logo官方网站链接-演过18版“茶花女”的吉玛蒂耶娃,与石倚洁演绎镜画人生
2月12日,作为国家大剧院乙巳蛇年的“开年大戏”,歌剧《茶花女》迎来了第九轮演出的首演。当晚,指挥余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歌剧演员队、中国铁路文工团,偕维涅拉·吉玛蒂耶娃、石倚洁、张扬、金郑建、关致京、王宏尧、梅杰、赵明、周与倩等歌唱家重现经典。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342424000_ARYTHE_17394042383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歌剧《茶花女》海报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宋代词人辛弃疾对上元夜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场景的描绘,于2025年元宵节月圆之夜,恰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了东情西韵的照映。据悉,本轮演出将持续至2月16日,以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周晓琳、扣京领衔的另一组阵容将于13日晚继续上演这段悲情之恋。
《茶花女》的魔力:镜花水月终是空
开场幕布拉开,一朵洁白的茶花映入眼帘,但很快便如鲜血渗透般变红,预示了茶花女悲剧性的命运。随着序曲响起,264平米的巨大镜面斜扣于舞台上方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浮华的寓所内欢宴正在进行,薇奥莱塔一袭白裙众星捧月般立于中央,仿佛一支脆弱却夺目的山茶花。
女主角俄罗斯歌唱家维涅拉·吉玛蒂耶娃出演过18个版本的《茶花女》,曾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威尼斯凤凰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和格林德堡节日歌剧院多次登台饰演薇奥莱塔,经验颇丰。她极具穿透力和表现力的歌声将茶花女如梦如幻的一生完美演绎。舞台灯光随着音乐渐暗,宾客逐渐退去,舞台上只剩下薇奥莱塔唱起《啊,梦中的人儿》,咏叹调从虚弱的低吟,挣扎着攀向绝望的强音,仿佛预见了日后命运的绞索正在收紧。
剧照 维涅拉·吉玛蒂耶娃饰演茶花女薇奥莱塔
饰演阿尔弗莱德的石倚洁是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成绩斐然的中国歌唱家,也是众乐迷心中的“石神”。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石倚洁在全球共出演了40多部歌剧,500多场演出。今年春节档热映的电影《封神2:战火西岐》片尾曲也是由他所演唱,作为流量与实力兼备的“网红”,石倚洁曾在2019、2021、2023年三次参演“国大版”《茶花女》饰演阿尔弗莱德,可谓得心应手。
剧照
剧照 石倚洁饰演阿尔弗莱德
聊到此次的搭档,石倚洁表示自己在12年前就认识维涅拉·吉玛蒂耶娃。“那时,我们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唱一场声乐作品音乐会,她是俄罗斯方的代表。2017年,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国大版’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我们在一起排练1个多月,分别和不同的演员演出。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我们合作过歌剧,这次终于来到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舞台,对我来说如同回到了一个‘港湾’。经过岁月的沉淀,我们都成长了许多,唱起来更自如了,声音也比以前稍微壮实了些。”
剧照
剧照
张扬师从于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蕾拉·弗莱尼。他曾以满分成绩毕业于意大利帕尔马皇家音乐学院,对意大利歌剧表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理解。二幕中,阴郁的大提琴低鸣打破了宁静,张扬饰演的阿芒踏着沉重的脚步上场,他来到薇奥莱塔的隐居处,指责并阻挠她与儿子的爱情。男中音的威严与哀求如潮水般冲刷着舞台,与薇奥莱塔对峙的咏叹调《当时间拿走一切》和劝诫儿子的咏叹调《普罗旺斯的陆地与海洋》,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一位老父亲的情绪变化,也刻画出田园幻梦与父权阴影下的残酷现实。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389150000_CWM7Sc_1739404411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剧照 茶花女之死
指挥家余隆曾在2016年和2021年分别携手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加盟大剧院《茶花女》演出。此次是他继2023年之后第二次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双方均展现出高度的艺术默契和专业水准,无论是全局把控、还是细节处理,都深刻体现出威尔第音乐的“悲剧”内涵,打造出音乐与舞台共生的精彩。
如梦似幻,如何打造镜画中的戏梦人生
今年是法国文学家亚历山大·小仲马逝世130周年。回首往昔,1848年,时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小说《茶花女》,旋即轰动整个法国文坛。随后,小说被改编成意大利文剧本。1853年,威尔第据此创作出三幕歌剧“La Traviata”(《误入歧途的女人》),同年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380450000_zy5nsG_1739404502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7.27-1895.11.27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264306000_27PSea_1739404292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剧照 舞台演出与上方镜画中的倒影互为表里,如梦似幻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389102000_BjD6pF_173940418363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威尼斯凤凰剧院,1853年《茶花女》首演于此
在歌剧版中,威尔第将茶花女“玛格丽特”改名为“薇奥莱塔”,追求者“阿尔芒”改名为“阿尔弗莱德”,以区别于小说。小仲马本人在走出剧场后曾感叹道:“一百年后,我的话剧也许不会再演出,但歌剧《茶花女》却将永存。”事实正如小说家所言,经历了170多年的风云变幻,它依旧是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剧中旋律优美的《饮酒歌》《幸福的日子》《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皆成为世人最熟悉的歌剧唱段,频频在舞台上演。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39390744000_cZ1rh4_17394043274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
剧照 舞台演出与上方镜画中的倒影互为表里,如梦似幻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956年,歌剧《茶花女》又作为新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外国经典歌剧,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由年仅27岁的歌唱家李光羲饰演。2010年,国家大剧院集结国际团队精心打造了歌剧《茶花女》,以上乘的艺术品质和精美的舞台呈现收获业内外的好评。作为中国首位古典歌剧男一号,李光羲本人曾评价说:“我已看过世界各地众多版本的歌剧《茶花女》,大剧院版《茶花女》即使与国外最经典的版本相比也毫不逊色。”
令观众难忘的巨幅镜面,是“国大版”《茶花女》15年来最具辨识度的艺术符号——它可随着地面上梯形画布的移动变幻,呈现出不同的场景,从而进行快速转场。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这幅“镜画”呈45°角斜挂,将舞台巧妙地分为镜前、镜后和镜中反射三个部分。不难让人联想到捷克舞台美术大师约瑟夫·斯沃博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魔术师般的手笔,在罗马露天剧场的舞台上营造出镜面效果的创想。
国家大剧院舞台监督陈欢告诉记者,15年前该剧首演时,意大利舞美设计贝尼托·莱奥诺里用巨幅的镜面膜实现了这一视觉奇观。“在舞台后区不打光的时候,镜面膜是反射的效果;后区打光时,则是透视的效果,如此就营造出了‘第三空间’,也借此把茶花女的想象和回忆与阿尔弗莱德的思念倾诉融合在一起。”
“宽22米、高12米的‘镜画’,是由六七块镜面膜纵向拼接起来的。当年这些进口的镜面膜是卷起来,娇贵地盛放在类似装载导弹的筒套中被运进大剧院的。装台的时候,镜面膜的接缝处总会出现皱褶,侧光一打,就会发现镜面并不平整,这个技术难点,一直是请意大利厂商来帮助解决的。而之所以以45°角斜挂在舞台上也是经过反复调试,这个角度能让地布上的陈设和人物以垂直的倒影呈现在镜面膜上。同时也不会收入台口装置的倒影造成穿帮,只是让地布上的一切充满整个‘镜画’。”
镜面膜反射的倒影来自舞台上一场场流动的盛宴。与此相映的巧思,便是不必通过复杂的实景搬运,只是经由舞台上铺设的犹如油画般层层地布的抽拉,就可以实现《茶花女》三幕四场间,从薇奥莱塔寓所到巴黎近郊农庄,再到弗洛拉寓所等的场景切换。
“比如说,茶花女原名玛格丽特,在法文里意为雏菊。第二幕中,坠入爱河的薇奥莱塔和阿尔弗莱德离开巴黎,来到乡下的农庄厮守。为了展现他们清新甜美的乡村生活,地布上大幅雏菊盛开的形象就被反射在‘镜画’之中。”陈欢介绍说,共计六七层的地布就像“千层饼”般被叠放在舞台上,“中间的切换需要人工把一层层的地布撤换掉,直到最后一幕裸露出舞台的地板。起初抽拉地布,大家还是手忙脚乱,后来我们把每一层地布都做了固定,需要抽拉的部分固定点比较少,不需要抽拉的部分则是用黑色胶带把四周都贴牢,以方便舞蹈演员在上面的表演。”
图/国家大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