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据上海机场集团5月6日消息,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航空快线服务品质,有序推进航司间自由签转,虹桥机场联合东航、国航于今日试行推出往返上海虹桥和北京首都机场的快线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
目前,该服务适用于挂国航或东航代码且实际承运的上海虹桥机场往返北京首都机场的单程单航段航班(不含代码共享航班),旅客持有经济舱6折及以上舱位的客票即可享受该服务。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旅客在支付机票价差后,可将航班改签至同日东航、国航实际承运的同航段航班,8折以上舱位的客票还可限免一次签转手续费。旅客需在未托运行李或无托运行李前提下,于航班起飞前在值机区航司指定的柜台办理,以航司具体通知为准。
界面新闻获悉,试运行计划持续至8月份,后续将根据旅客反馈对该服务进行进一步拓展升级。
“京沪黄金线”首次实现跨航司签转合作
所谓跨航司签转合作,是指不同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机制,允许乘客在自愿的前提下,将一张由一家航空公司(原承运航司)开具的机票改签成另一家航空公司(新承运航司)的机票。这种合作机制通常适用于特定的航线或航班,旨在提升航空服务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满足旅客在不同航空公司航班之间的转换需求。
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专家韩涛向界面新闻解释称,跨航司签转合作属于联盟性质的战略合作,但不同于传统航空联盟,此次是航线级的深度合作。核心是通过航班时刻资源共享,打破航司间的竞争壁垒,为旅客提供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
“这需要所有参与的航空公司从时刻匹配、运力调配、收益分配、流程适配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需要突破系统兼容性和流程标准化等方面的难点。”韩涛表示。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此之前已有多家航司实现了跨航司签转合作。
例如,2022年11月,首都机场联合海航、川航对“京蓉快线”产品权益进行优化升级,针对出行当天行程需要调整的旅客新增“跨航司免费签转”快线权益。乘坐“京蓉快线”的旅客在当日航班起飞4小时前,可办理签转至不同航司、不同出行时段的相应航班,4折以上机票的旅客将免收签转手续费。
2025年1月,北京大兴至广州白云国内航空快线推出跨航司旅客自愿签转权益。乘坐北京大兴机场往返广州白云机场航班的旅客在自愿前提下,可申请实现该航线上不同航空公司执飞航班间的客票签转。适用航空公司包括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
不难发现,打通跨航司签转服务的航线大多是商务干线。究其原因,首先是商务干线旅客需求量大,尤其是高频出行的商务人士;其次,商务干线航班频率高,可靠性高,签转服务可确保旅客在航班延误或取消时迅速调整行程,减少因航班变动带来的不便;再次,商务干线上客流量大,签转服务可以提高航班的利用率,降低座位闲置率,增加航司经济效益。
而京沪航线连接了中国两大经济中心——北京和上海,商务、旅游、探亲等往来需求极为旺盛,又被称为国内最赚钱、最繁忙的航线,是所有商务干线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条。随着国航和东航试行推出京沪快线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意味着航司间自由签转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
上海机场集团方面也提到,“上海虹桥—北京首都”每日航班频次高达近80架次,是国内频次最高的快线之一,东航、国航的航班总计占比近9成。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后,将进一步满足京沪两地旅客特别是商务旅客和高频出行旅客需求,让出行更为便捷、高效。
韩涛则向界面新闻分析称,京沪航线是国内首次由航空公司发起的跨航司签转合作,意义在于推动行业从“竞争”转向“协同”,为国内其他主干航线(如沪深航线)提供可复制经验,促进航司间的协作以及市场的整合。价值在于随着航空服务更加便利,旅客选择民航出行的频次将不断增加,或将进一步拓宽民航运输市场空间。
航司抱团取暖“卷”高铁
近年来,高铁“分流”民航公商务旅客的现象较为突出。去年6月份中航协举行的专家沙龙研讨会上就提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航空需求不足是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事实,尤其是公商务旅客出行占比下降,且转向高铁出行趋势明显。
今年4月份中航协举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上继续提到,随着民航和高铁的票价水平在拉近,服务水平在接近,旅客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民航高端旅客向高铁流动。随着不断提速,高铁在“门到门”的总通勤时间和正常性上具有较强吸引力,不少商务旅客、高端旅客被高铁“分流”。
不管对民航还是高铁而言,聚集大批高净值客群的京沪线都是最赚钱、最繁忙的线路。此次国航和东航联手在这条“黄金线”上放招、抱团取暖,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分流至高铁的公商务旅客抢夺回来。
但是中航协也提到民航和高铁之间的竞合关系,民航高端旅客向高铁流动的同时,在高铁普通旅客也向民航流动。
数据显示,2024年民航和高铁旅客量都实现了高增长,旅客量分别增长了17.9%和11.9%,民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高铁,总体客座率持续高位,两舱客座率显著下滑,增量主要来自普通旅客。民航大量的“打折票”吸引了普通旅客从铁路出行转向航空出行,现在实际上形成了民航和高铁旅客“对流”的趋势。
对此,韩涛认为,京沪航线跨航司签转合作标志着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其成功实施将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其在提升旅客体验、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民航竞争力方面的价值已初步显现,通过跨航司签转弥补航班时刻的刚性,提供“准高铁”时刻的灵活性,吸引时间敏感型的旅客回归。
“未来可探索‘空铁联运’深度服务,进一步扩大民航辐射范围,或将成为民航与高铁竞合关系演变的关键变量。”韩涛称。